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安新能源公布了旗下的三款纯电动汽车的改款预售价格。从售价区间来看,这个价位和目前同级别竞品车型的价格重叠,长安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量产脚步似乎并不是特别快,而且消费者对于长安的新能源车型并没有比亚迪、吉利,荣威,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或者广汽新能源等出名。主要源于长安在新能源方面的传播力度以及产品核心技术的投入不足有关,而产品的性价比以及核心优势不明显也导致消费者无法感觉到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
除了全新逸动EV的价格之外,其他两款车型的价格区间为:新款长安CS15EV,补贴后价格为7.99-8.99万元,新款奔奔EV补贴后价格为5.99万元。
● 长安全新逸动EV
全新逸动EV在外观造型方面延续了燃油车的设计,降低了外形重塑的研发费用,在车辆头部下方采用蓝色装饰,区分新能源和燃油车的设计区别,而中网采用密封设计,笔者认为,这种密封中网的设计方式完全阻挡了风冷的作用,难道长安新能源这么自信能够将高压模块的温度靠液冷技术控制住嘛?难道他们单独设计了动力系统的液冷装置吗?从售价来看,精准控温的设计想必并没有进行专门设计,所以笔者认为这种封闭中网降低风冷对蒸发箱的冷却是不科学的,降低了风冷却可以认为你的车高压模块控制盒已经处于高温工作状态,随时有温度过高而车辆报警的故障发生。虽然不是群发性事件,但是我们消费者每个人的驾驶方式和环境都不一样,我想长安的设计师应该知道这些,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电动车更需要精准控温和散热,而且还需要防范电磁干扰。
车辆侧面造型并没有进行特殊的设计,不过从整体造型来看,这款车的样子还是能够让消费者接受的,算得上是长安最近几年在设计方面的杰出代表车型。从尾部来看有韩系车的设计风格。也许是借鉴也许是雷同。当然作为一款电动车,EV的标识是必不可少的。
内饰方面,整体设计理念已经贯穿到长安汽车的主设计思维之中。这种美系车的T型平台式的中控以及一体化环绕式的设计思想很有美系范儿。不得不说从车辆的细节方面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整车在各个按钮的阻尼设计以及缝线工艺,座椅的舒适性包裹性方面和操控转向以及整体人机工程学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但是长安在目前自主品牌车型中,还是缺乏了对国人身材以及驾驶感受方面的调查和研发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有待提高,总感觉这个车驾驶感觉和合资车有很大区别,这也可能是目前长安在核心技术领域以及驾控领域的技术缺失。目前吉利,荣威,广汽等自主品牌车型在操控以及整车品控能力和人机工程学领域已经无限接近外资品牌或者合资品牌车型,这也跟他们多年的合资经验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在品控方面更加出众,尤其是NVH方面,这也是目前合资和自主的主要差距之一。
在动力方面,长安全新逸动EV将搭载一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XTDM10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36马力(100千瓦),比现款长安逸动EV大14马力(10千瓦)。值得一提的是,新车在NEDC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达405公里,60km/h等速状态续航里程可达460公里。
这个续航能力按照长安新能源已经量产的逸动EV来看还是需要加大电池组的容量的。目前2018款逸动EV的电池容量为45度电,综合续航能力为300公里。百公里能耗在15度电。这是目前公布的数据,在实际使用中,春秋季节应该没问题,主要是空调不用启动,在冬夏两季应该不止这个电耗。据笔者估计,增加100公里的续航,需要增加15度电,所以全新逸动EV的电池容量在60度电左右才能达到它所宣称的405公里的综合续航能力。
而目前纯电动汽车市场上,比亚迪e5 450的电池容量在60度电。吉利帝豪EV450的电池容量在52度电,所以长安新能源在技术领域并没有过多的建树,无法降低车辆的电耗水平。而反观目前比亚迪和吉利的电动车整备质量来看,吉利帝豪EV的1.595吨更加占据质量优势,所以说电耗更低一些,而全新逸动EV的整备质量一样无法降低,所以说这款车从价格以及公布的续航能力来看,车辆的核心优势并不多。外形的靓丽无法打动消费者为其买单。